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指南 一、政策背景与支持方向 政策定位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国家为支持“两重”(重大战略实施、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)和“两新”(大规模设备更新、消费品以旧换新)设立的专项国债,期限长达20-50年,中央统借统还,地方和企业无需承担还本付息责任。 资金规模 2024年已发行1万亿元(含7000亿元用于“两重”、3000亿元用于“两新”),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重点向工业设备更新、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倾斜。 二、重点支持领域 工业领域 钢铁行业:氢基直接还原铁(DRI)、电弧炉炼钢、绿电炼钢、智能管控平台等绿色化、智能化改造。 汽车产业: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(如固态电池)、智能驾驶系统(L3级以上)、传统汽车节能技术(高效内燃机、轻量化材料)等。 其他工业:涵盖节能降碳改造、智能制造生产线(焊接/喷涂机器人)、循环经济(钢渣资源化)等。 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 城市地下管网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医疗/教育设备更新、物流设施升级等。 绿色低碳与科技创新 新能源基础设施(氢能、绿电)、生态环境修复、关键领域技术攻关(如核电用钢国产化)等。 三、申报要求 项目范围 需符合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或省级重点专项规划,优先支持在建项目(2021年1月后开工)和2025年底前可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新项目35。 淘汰落后产能与设备更新需同步实施,例如钢铁行业老旧装置绿色化改造。 投资规模 工业领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,超大型项目(≥10亿元)优先。 技术要求 采用先进工艺(如氢冶金、生物质能应用),并完成环评、用地规划等前期审批。 四、申报流程 材料准备 资金申请报告、项目审批文件(立项、环评)、真实性说明、资金承诺函等。 线上申报 通过“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”填报项目基本信息、投资情况、前期工作进展,并推送至属地发改部门。 线下提交 纸质材料提交至地市发改委,经省级初审后报送国家发改委终审。 审核与资金下达 省级审核截止时间不一,首批项目资金预计2025年6月后分批下达38。 五、资金支持方式 支持比例:核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%以内,具体比例按项目类型调整。 拨付方式:中央转移支付至地方财政,按实施进度分批拨付。 六、注意事项 时间节点 首批申报已截止(2025年3月7日),第二批预计3月下旬启动,需关注省级截止时间。 合规性要求 项目不得涉及“两高”或产能过剩领域,需确保申报材料真实性与设备更新关联性。 优先条件 已完成设备采购或签订技术合同的项目,以及纳入地方重点工程清单的优先获批。
|